requestId:6888f5bd6ce5a5.38087889.
11月,賞荷季節已過,普者黑景區的熱度依然不減。在普者黑村,村民羅亞朋忙得不可開交,“依靠開客棧,家里的收入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十倍”。近年來,丘北縣大力發展鄉村旅游休閑度假產業,創新“生場地佈置態、旅游、脫貧”脫貧攻堅新模式,以生態旅游的大發展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讓普者黑從一汪清水變成群眾增收的 “聚寶盆”。數據顯示, 2017年普者黑景區前三季度接待游客超323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超23億元,同比增長幅度較大。
近年來,云南立足豐富鄉村展覽策劃旅游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旅游產業,旅游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的有效引擎。根據《云南省旅游扶貧工作方案(送審稿)》,省旅發委擬實施1個怒江全域旅游扶貧州、15個旅游扶貧示范縣、30個旅游扶貧示范鄉鎮、100個省級旅游扶貧重點村建設、1萬戶旅游扶貧示范戶,旅游產業綜合帶動80萬以上貧困人口脫貧。
探索旅游扶貧新模式
“拉祜拉祜拉祜喲,快樂的拉祜人,幸福吉祥吉祥幸福快樂到永遠。”如今,這支歌曲已成為老達保村發展鄉村旅游的一張名片。在云南省普洱市瀾滄拉祜族自治縣酒井哈尼族鄉勐根村老場地佈置達保村民小組,瀾滄老達保快樂拉祜演藝有限公司董事長玖陽視覺張扎阿和演員們一結束演出,又去農家樂里唱了起來。《實在舍不得》《蘆笙戀歌》等經典山歌,讓現場游客跟著打起了攤位設計節拍。
據了解,張沈浸式體驗扎阿和村民們自導自演的拉祜風情實景原生態歌舞,是在開幕活動保留拉祜族民間藝術表現形式的前提下,對傳統節目進行挖掘整理、打造提升,是以老達保寨多聲部全息投影合唱為廣告設計主體、集擺舞等優點為一體的民族民間歌舞,集中展示拉祜族豐富的文化資源。
瀾滄縣酒井鄉老達保是典型的拉祜開幕活動族村寨,房屋建筑仍然保存著拉祜族傳統干欄式風格,具有濃郁的拉祜族特色。“2006年以前,這里是一個典型的少數民族山區貧困村寨,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張扎阿說。為改變貧窮落后的面貌,瀾滄縣立足老達保實際,按照民族特色村寨的有關要求,探索大圖輸出出一條以特色村寨建設推進扶貧開發的新路子。
張扎阿介紹,瀾滄老達保快樂拉祜演藝有限公司成立至今,共演出實景歌舞500多場,演出收入達214萬元,群眾分紅168萬元。自創的吉他彈唱《快樂拉祜》唱響大江南北,演出受到游客的青睞,成功帶動農特產品、傳統手工藝品、民族餐飲、民族文化旅游的發展,為當地拉祜群眾增收致富。
云南省在推進鄉村旅游扶貧工作中,實現從“輸血式”向“造血式”轉變,扶貧工作成效切實體現在提高村民的收入上。
春天的西疇,一片繁花似錦,田野里交錯著獼猴桃、桃子、梨樹、李子等農作物。很難想象,這里曾“山大石頭多,出門就爬坡,春種一大片,秋收一小籮”,是云南省石漠化程度最嚴重的地區之一,也是集“老、少、山、窮、戰”為一體的國家級貧困縣。
“近年來,西疇縣興街鎮始終堅持石漠化綜合治理與旅游開發緊密結合的原則,對片攤位設計區實施生態修復,創建宜居環境。片區旅游扶貧初見成效,三光石漠梯田旅游區的建設已為西疇的鄉村旅游扶貧摸索出一條好路子。2016年2月,當地引進文山浩弘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并實施深包裝盒度產業開發。如今,當地策展群眾在公司打工的收入達400多萬元。三光片區石漠化綜合治理國家級示范點建成后,將新增耕地面積1537畝,可實現觀光旅游收入2500萬元,群眾人均增收2626元,實大型公仔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三豐收。”西疇縣興街鎮三光石漠化綜合治理示范區領導小組辦公室副組長查天才介紹。
此外,西疇縣西灑鎮湯谷村依據當地民俗傳統,推出“女子太陽節”這一旅游節慶。每年農歷二月初二至初五,村里的未婚姑娘相互邀約去趕“圩丹滇”,以歌擇偶。以節慶吸引游客前來探尋壯族文化,推FRP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十二五”以來,云南持續推進鄉村旅包裝盒游扶貧,已創建1個全國旅游經濟強縣、2個中國鄉村旅游創客示范基地、32個中國鄉村旅游模范示范村、468家中國鄉村旅游金牌農家樂,并打造了350個旅游特色村、500多家鄉村度假村,省里每年投入3000萬元引導資金,共撬動社會投資145億元發展鄉村旅游。
創新鄉村旅游產品和業態
2017年下半年,在云南怡美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協助下,東川的開花洋芋、面條、無名米線、鵝制品等農副產品在大型旅游綜合體內集中上市,成為游客熱捧的旅游商品。據統計,8月至10月,東川區農副產品的銷售額接近5萬元。此外,怡美重點推廣、銷售“李子溝開花洋芋”,打造開花洋芋“自然時堂”品牌,截止目前已實現銷售開花洋芋共計2噸。
據了解,今年7月22日,云南大型旅游企業怡美集團與昆明市東川區人民政府簽訂扶貧開發合作協議,根據《協議》,怡美集團將主要從就業扶貧、旅游線路扶貧、打造特色文化商品、教育啟智扶貧四個方面助力東川脫貧。在就業扶貧方面。怡美集團VR虛擬實境依托其酒店管理公司及景區管理公司,為東川建檔立卡的貧困戶提供500展覽策劃個就業崗位,并做好崗前培訓和技能培訓等就業服務。旅游線路扶貧方面。怡美依托其旅游平臺優勢,開發設計東川旅游產品,如烏蒙山線路、紅土地線路、泥石流線路、東川紅色之旅等,開展東川旅游推廣,為沿旅游線路分布的貧困區、縣帶來客流,帶動旅游發展。怡美還將直接以扶貧為旅游主題,開設東川特色扶貧旅游線路,現已設計并發布“怡路同行 東大圖輸出川溫暖之行”“怡路同行 大山之外”兩條線路。在打造特色文化商品方面,怡美集團依托其七彩云南、花之城和采購中心,建設“東川扶貧特產產品展銷專區”,從東川旅游景觀、農特產品等方面全力創新,打造東川品牌,帶動當地模型農特產活動佈置品銷售。
奇藝果影像今年初召開的全國鄉村旅游提升與旅游經典大圖扶貧推進會議上,國家旅游局傳遞出新信號:鄉村旅游發展要以農為本、以鄉為魂,不斷創新鄉村旅游產品和業態,著力促進鄉村舞臺背板旅游提質增效,積極鼓勵鄉村旅游創業就業,全面提升鄉村旅游的發展質量和服務水平,著力打造農家樂升級版。鄉村旅游將迎來新一輪投展場設計資與消費的熱潮。
普洱國家公園融“山、林、水、人”四大主題為一體,景區于2011年8月由云南湄公河集策展團投資建設,2013年9月正式開放營業。自開業經營以來,景區始終堅持走親民幫扶路線,多渠道、多維度助力周邊村民脫貧致富。據普洱國家公園旅游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方介紹:目前國家公園已奇藝果影像開展體育旅游、商務旅游等多種類型活動。通過開展“橘子樂跑”“百草根美食文化節”等貼近生活的系列活動,引導更多的客人認知并參與景區周邊村寨如魚塘村、劉家寨等的生產生活。從而帶動當地民宿、餐飲、茶產業、咖啡產業、特色農副產品等產業的發展,使周邊村民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如何做到旅游富民,精準扶貧,在云南旅游產業研究院博士馮斌看來,旅游產業是體驗產業的典型代表。旅游活動就是要讓資源“活”起來,讓游客“動”起來。從體驗的經濟理論來看,為游客提供獨特、深刻、豐富的體驗是決定旅游開發與管理成敗的關鍵因素。鄉村旅游應立足鄉村自身特色,從節日活動、娛樂文化、體大型公仔育項目或其他領域尋找素材,考慮社會需求和游客需要,豐富游客的體驗活動,并將其中至少一項培育為獨特賣點。馮斌認為,西雙版納傣族園的“天天潑水場地佈置節”,瑞麗市銀井寨的“一個秋千蕩兩國”,都是民族特色鮮明、參與性強、體驗度高的活動項目,其經驗和做法值得學品牌活動習借鑒。“旅游紀念品開發生產及銷售大型公仔環節也不容忽視,發展鄉村旅游的同時還可以加大旅游紀念品的開發力度,尤其要在品牌化方面下大功夫。”馮斌說。
TC:08designfollow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