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新闻中心第四场集体采访_中国发展门户网-国家发展门S包養經驗户

作者:

分類:

requestId:685c0a5a0479f9.60374071.

 

 

2022年10月19日(星期三)19:30,二十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二层新闻发布厅举办第四场集包養網体采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出席,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国网:

出席的代表团新闻发言人:

罗 蔺,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

郑 莉,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卢雍政,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石玉钢,云南省委副书记;

庄 严,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

王 晓,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张永霞,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2022-10-19 17:24:06

二十大新闻中心负责人 谢应君:

女士们、先生们,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欢迎出席二十大新闻中心举行的第四场集体采访活动。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七个代表团的新闻发言人,介绍代表团学习讨论二十大报告的有关情况,与大家进行交流。

先作一下介绍,他们是: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罗蔺同志,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莉同志,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卢雍政同志,云南省委副书记石玉钢同志,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庄严同志,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同志,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永霞同志。

下面,我们先请重庆市代表团罗蔺同志作介绍。

2022-10-19 23:50:47

重庆市委常委、秘书长 罗蔺:

大家好!感谢大家对重庆的关注。重庆代表包養团共有43名代表,其中有长期从事长江上游生态保护的村支部书记,包養有积极投身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车间工人,有位于西部陆海新通道上的开发区的负责人,还有来自于抗疫一线的公共卫生机构的负责人。这些天,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紧密结合重庆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和山清水秀美丽之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等实际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是一份沉甸包養甸的时代答卷,既鼓舞了信心,又鼓足了干劲,我们完全赞成、衷心拥护,也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纷纷表示,回去后一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奋力书写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2022-10-19 23:52:01

谢应君:

请四川代表团郑莉同志。

2022-10-19 23:57:54

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郑莉: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晚上好!我是四川代表团的郑莉,非常荣幸也非常高兴今天晚上代表四川代表团给大家介绍有关情况。

四川代表团共有72位党代表,可能有心的媒体朋友们关注到,四川代表团是这一次出席二十大的地方代表团里面人数排名第二的代表团,承载着9100万四川人民的期盼和我们511万中共党员的重托。在这几天的讨论中,大家踊跃发言,以至于我们的会场屡屡出包養现了“抢话筒”的场面。当然这是打引号的,因为话筒是够的,但是大家的话是说不够的。

大家从“悬崖村”的包養網群众搬进了楼房、雪域高原的乡村里种出了致富的玫瑰、天府粮仓又增添了科技的新粮、大国工程在四川从图纸变成了现实、三星堆文物又上新了等等话题,鲜活讲述了新时代10年四川发生的巨变。

代表们一致认为,之所以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在巴蜀大地上,根本就在于习近平总书记的掌舵领航,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这里,我诚挚地邀请媒体的朋友们有机会多到“天府之国”去看看我们的巨变,同时也邀请社会各界的朋友能够与我们一道共同见证中国式现代化在巴蜀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谢谢大家!

2022-10-19 23:59:37

谢应君:

请贵州代表团卢雍政同志。

2022-10-20 00:01:24

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卢雍政: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好,我来自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的多彩贵州。贵州代表团39名代表,肩负着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和185.5万名党员的重托。连日来,全团上下沉浸在热烈、深思、感悟、奋进的讨论氛围中,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报告,反映了全体党员的心声、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期待,擘画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影响着人类命运的美好未来。谢谢大家!

2022-10-20 00:07:00

谢应君:

请云南代表团石玉钢同志。

2022-10-20 00:12:51

云南省委副书记 石玉钢:

记者朋友们好,首先感谢对于云南的关心、关注,帮云南鼓与呼。云南团47名代表,大致是3个1/3,基层一线1/3,少数民族1/3,女代表1/3。

云南团学习交流气氛热烈,发言踊跃,争先恐后。大家异口同声地赞成拥护二十大报告,表示将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深化一项教育,这就是“心向北京、拥护核心”。推进一项活动,这就是“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让忠诚成为云南党员干部最鲜明的品格,让4700万人口成为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起来的人民,让彩云之南成为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党的领袖光辉照耀的地方。

“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校长,满含热泪听完报告,表示要坚定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让华坪女高的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党的好女儿”。

“人民楷模”高德荣说,总书记深情牵挂独龙江,一次回信,一次批示,一次接见,独龙族如今实现了整族脱贫,一步跨了千年,现在户均存款超过了5万元,人均收入超过了1.6万元。

我们的“拼命三娘”谢成芬说,他们有个村过去是“树木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也跑光”的“三光村”,现在成了“光荣脱贫、光彩夺目、光明前景”的新“三光村”。老百姓自发地把“天地亲国师”的牌位换成了“中国共产党万岁”。

他们几位的发言代表了我们的心声。谢谢大家。

2022-10-20 00:24:22

谢应君:

请西藏自治区代表团庄严同志。

2022-10-20 00:25:40

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 庄严:

各位记者朋友,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多年来媒体朋友对西藏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我们西藏代表团共有30名代表。几天来,代表们对报告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都坚决拥护、完全赞成。代表们一致认为,报告说出了边疆少数民族的心声,回应了边疆少数民族的期待,指明了边疆少数民族前进的方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西藏工作,亲自为西藏工作谋篇布局,确立了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两次主持召开中央西藏工作座谈会,2021年7月还亲临西藏考察,为我们做好西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代表们一致表示,一定结合实际,抓好二十大精神的贯彻落实,抓好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确定的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的落实,奋力谱写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谢谢。

2022-10-20 00:31:17

谢应君:

请陕西代表团王晓同志。

2022-10-20 00:33:21

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 王晓:

同志们、朋友们,大家晚上好!非常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交流。首先,向长期以来给予陕西诸多关心、支持和帮助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陕西代表团一共是44名代表。通过认真的学习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的二十大报告思接千载、视通百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气势恢宏、催人奋进。大家深感,必须牢牢把握新时代熔铸的科学真理包養,必须坚定高举新时代领航的思想旗帜,必须全面认识新时代创就的历史伟业,必须赓续传承新时代积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奋力实现新时代奋斗的光明前景,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刻理解包養網“六个坚持”体现的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理论特质,坚持好运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矢志不渝、笃行不怠。全团代表完全赞同、衷心拥护党的二十大报告,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贯彻总书记三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结合起来,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在新的征程上交出陕西的优异答卷。谢谢大家!

2022-10-20 00:37:00

谢应君:

请甘肃代表团张永霞同志。

2022-10-20 00:40:55

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张永霞:

记者朋友们大家好,我是甘肃代表团的张永霞,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甘肃的关心和支持,也非常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记者朋友们共同交流。

甘肃代表团一共有代表39名,其中一线代表16名,少数民族代表6名。有来自生产一线、世界500强企业的大国工匠,有来自基层一线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有来自敦煌研究院的专家,还有来自科研院所的院士学者。几天来,我们按照大会的议程,对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进行了认真学习、热烈讨论,大家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信心,一致表态完全赞同、坚决拥护这个报告。

代表们在讨论中都谈到,甘肃在过去五年和新时代十年中,如期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同全国一道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祁连山生态环境整治大见成效。同时,抢抓国家西部大开发和“一带一路”重要机遇,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对这一切,代表们都由衷地感恩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的亲切关怀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

代表们决心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决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2022-10-20 00:42:32

谢应君:

下面进入答问环节,记者提问前请通报一下所在的新闻机构,请大家提问。

2022-10-20 00:48:53

澳门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大数据、大生态是贵州两大名片,请问目前贵州在发展数字经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哪些重要进展?下一步还将如何包養继续发力?谢谢。

2022-10-20 00:49:26

卢雍政: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强调,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最大的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这些年来,我们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生态高水平保护和生活高品质提升协同并进。在发展大数据方面,作为全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数字经济增速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我们还获批建设了国家一体化算力网络的枢纽节点,成为8个全国“东数西算”的枢纽之一。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持续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包養试验区建设,贵州的生态环境带来的红利,使得我们绿色经济的占比达到了45%,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2.12%,我们“世界自然遗产地”数量也位居全国第一,有30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的成果列入了国家推广清单。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已经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贵州的旅游业在疫情发生前,我们无论是游客接待的人次还是旅游总收入都位居全国前列,实现了井喷式增长,现在恢复的态势也非常明显。绿水青山正在成为贵州人民的“幸福不动产”和“绿色提款机”。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我们,要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我们将持续擦亮大数据和大生态两张名片,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一是深挖数据的“钻石矿”。继续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大力壮大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持续推进“东数西算”工程,打造面向全国的算力保障基地,培育信息技术服务的产业集群。二是用好绿色“不动产”。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山地产业和生物科技。同时,以文旅融合为根本,文化科技融合为方向,努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谢谢!

2022-10-20 00:52:21

阿曼《观点报》记者:

我的问题是提给陕西代表团的。最近我有幸拜访了陕西,古老与摩登并存的西安让我印象深刻,陕西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我的问题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陕西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就?谢谢。

2022-10-20 00:55:45

王晓: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也热忱欢迎您和您的家人、朋友再到陕西,再来西安做客。

陕西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坚持通道平台环境一起建,坚持外企外资外贸一起抓,深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加快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我们采取的措施、取得的阶段性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在规划布局方面。我们全面提升“一带一路”五大中心能级,推动形成了“一核两翼四通道五中心多平台”的全方位联动开放新布局,着力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和“一带一路”建设的融合发展。

第二是在拓展通道方面。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的综合排名现在已经进入全球前50位。我们建成了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功获批。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纳入了国家示范工程,中欧班列“长安号”新开行了跨里海、黑海新线路,常态化运行17条国际线路和17条“+西欧”集结线路。今年1-9月,中欧班列“长安号”已经开行了3081列,累计开行超过14000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主要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可以说,初步实现了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在陕西的战略交汇。

第三是在建强平台方面。我们建好用好自贸区、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秦创原等综合开放平台,高标准建包養網设上合组织农业技术交流培训示范基地,综保区数量目前在中西部地区是最多的,在全国排到第六位。

第四是在发展产业方面。中俄、中欧等境内国际合作园区建设进展顺利,省内龙头企业加速布局海外市场。今年1-8月,陕西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9.1%。

第五是在改革创新方面。我们积极开展规则探索和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启动了铁路进出境快速通关业务,现在时间压缩了一半。我们还创新推出了“中欧班列贷”、自贸港商票“运单融资”等新产品,“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成运营,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第六是在人文交流方面。我们深入开展教育、文旅、医疗、抗疫、考古、科技、媒体等多领域交流合作,比如,国际友城的数量突破了100对;比如,发起组建了丝绸之路大学联盟、“一带一路”职教联盟,近十年,来陕西学习的外国学生已经超过了10万人。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嘱托,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再接再励,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陕西贡献。谢谢!

2022-10-20 01:01:08

光明日报记者:

刚才西藏代表团新闻发言人在介绍中提到,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明确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请问目前开展情况如何?谢谢。

2022-10-20 01:05包養:04

庄严:

谢谢您的提问。西藏自治区党委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2021年11月,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将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落实到“四个创建”的具体行动上。

一是着力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实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工程等“四大工程”、美丽边疆同心守护行动等“六项行动”,各民族亲如一家,犹如茶和盐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我们芒康县有一个民族团结家庭,四代人中有六个民族,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得和和美美。

二是着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我们坚持所有发展都赋予民族团结进步的意义,赋予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赋予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都有利于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优化一产、壮大二产、提升三产,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一;“复兴号”高铁飞驰高原,川藏铁路全线开工,西藏经济社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

三是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我们注重以法治化思维和法治化方式,深入实施《西藏自治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建设条例》,西藏的天更蓝、水更绿、空气也更清新。

四是着力创建国家固边兴边富民行动示范区。我们大力实施兴边富民守边固边工程,建成了624个边境小康村,边境各族群众有房住、有事干、有钱赚,腰包鼓、劲头足、生活幸福,做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的热情空前高涨。谢谢。

2022-10-20 01:11:50

中国交通报记者:

我们了解到,今年昆明市正式托管了西双版纳州的磨憨镇,再过一个多月,中老铁路就开通运营整整一周年了。我想提问的是,一年来,这条国际大通道表现如何?云南如何做好中老铁路沿线综合开放赋能对外开放的?谢谢。

2022-10-20 01:16:12

石玉钢:

谢谢您的提问。

中老铁路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工程,是中老两国互利合作的旗舰项目。去年12月3日开通,总书记亲自出席。总书记指示,云南要把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把磨憨口岸托管给昆明,这就是云南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举措。昆明、磨憨是中老铁路国内段的一首一尾,这样就实现了托管联建。

运营以来,应该讲成效显著。

一个,收获超出了预期。累计发送旅客超过750万人次,运送货物869万多吨,其中跨境货物超过158万吨。上个月,9月份,就达到了125万吨,创下了单月的新高。

再一个,激发了沿线发展的活力。2021年,缅甸、老挝、越南对于云南的出口是32.3亿美元、19.6亿美元和12.4亿美元。今年1-8月,老挝对云南出口就超过了50亿元,同比增长了30%。他们出口木薯粉就达到2.5亿美元,一大批农民从中受益。

再一个,示范带动效应初步显现。托管以来,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新增市场主体135家。目前,老挝万象到泰国曼谷的老泰铁路,正在加快推进,不久的将来,就会和中老铁路连通上了。

云南正在按照大通道带动大物流、大物流带动大贸易、大贸易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大发展促进大开放的这样一个思路,实施中老铁路三年行动,让黄金大通道更好地赋能云南大开放。

一个,是边疆变成了前沿。我们在昆明新建了海关监管场所,打造国际铁路场站,创新多式联运铁路快通模式,无需另行办理转关手续,就可以直达出境。昆明作为内陆省份的省会城市,有边境口岸,在全国也是独一无二的。

再一个,是全国一盘棋。目前有25个省份开通了中老铁路的跨境货运列车,并且我们常态化地开行了澜湄快线,已经开行到了200多列了。

再有一个,就是联结国内外。为南亚、东南亚乃至环印度洋地区进入14亿人口的中国大市场架起了便捷包養陆路新通道。同时,和境外106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跨境人民币的业务,累计结算超过7000亿元。

中老铁路沿线就是一道风景,欢迎大家坐上动车,到元阳看红河的哈尼梯田,到景迈山去品味曼妙普洱茶,到野象谷去偶遇亚洲象,享受诗和远方。谢谢。

2022-10-20 01:21:53

人民日报记者: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请问重庆、四川两地,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有何打算?谢谢。

2022-10-20 01:27:02

罗蔺:

谢谢人民日报记者的提问。正如您所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的重大决策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川渝两地的殷切关怀和期许。川渝本来就是一家亲,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通、经济相依。两年多来,我们本着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合作的事情,双城经济圈建设实现良好开局。

一是推动规划落地落实。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委编制包養網7个规划,两省市联合编制13个规划(方案),进一步细化、实化了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施工图”和“路线图”。

二是推动区域联动走深走实。充分发挥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成都市双核引领作用,推动形成重庆主城都市区向西、包養網成都向东的联动联建局面;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区域合作平台加快建设,重庆主城都市区与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一区两群”空间布局优化效应持续释放。

三是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双城经济圈建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两年多来,川渝两省市积极谋划推动一大批重要的基础设施合作项目,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等项目加速开工建设。同时,注重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领,提速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加速打造世界级机场群。

四是推动产业发展协同协作。去年成渝地区经济总量7.39万亿元、在全国占比6.5%,今年上半年达到3.6万亿元,发展态势良好。两地产业互补性强,包養正在联手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我们还在科技创新领域深度推动合作,共同建设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标准共建西部科学城。

同时,我们还在改革开放、生态环保、公包養網共服务等领域深度开展合作,取得了系列成果。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出部署,我们倍感振奋,也深感责任重大 TC: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