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新去九宮格”風勁吹——新質生產力激發外貿新動能_中國網
【經濟界面】
數據顯講座示,今年一季度,我國貨物進出口增長5%,外貿發展質量穩步提升、進出口規模再上新臺階。在世界貿易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取得這樣的成績殊為不易。
展望下一階段外貿形勢,既有機遇也有挑戰。中國已經連續7年位居全球貨物貿易第一大國的地位。如何繼續保持領跑地位?外貿“質升量穩”的信心和底氣來自“新”風勁吹,新質生產力發展為外貿發展注入新活力。
向“新”出發 緊抓行業新趨勢創新產品
“用甘蔗渣制造的可降解餐具出口熱銷,導致甘蔗渣比甘蔗賣得還貴。”說起當下在外貿市場節能環保產品受歡迎的程度,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司長李興乾舉了一個十分生動有趣的例子,“現在可降解材料制作的環保餐盤、環保吸管替代了一次性塑料制品,成為市場主流選擇。”
第135屆廣交會日前圓滿落下帷幕,境外采購商到會人數創歷史新高,新產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創意受到國際市場熱捧和青睞。有著67年輝煌歷史的廣交會被喻為中國外貿的“晴雨表”,也是全球行業發展和市場需求變化的“風向標”。精品薈萃、萬商云集的廣交會折射出中國外貿的真實鏡像,彰顯了“中國智造”的硬實力。
“‘中國品牌’‘中國設計’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越來越強,成為企業新的增長引擎。”浙江同富特美刻國際貿易中心事業部總經理魯燕的話道出了眾多企業的切身感受。中國企業緊抓行業新趨勢,突出原創設計和技術創新,以高品質產品打響自主品牌,搶抓新商機。
本屆廣交會參展企業現場展示新品超100萬件,舉辦了334場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企業在線上平臺累計上傳展品超254萬件,其中新產品66萬件、智能產品10萬件、綠色低碳產品40萬件、自主知識產權產品21萬件。參展企業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超5500家,比上一屆增長20%。超過1萬家參展企業的研發投入在總銷售收入中占比超過10%。
更加具有創新活力、更趨數字化智能化、更加綠色低碳化——這是本屆廣交會的突出特色,也是中國外貿的亮麗底色。
“近年來,中國出口結構一直在優化升級。從產品結構來看,高技術、高附加值、引領綠色低碳轉型的產品出口勢頭良好。”李興乾指出,以新能源汽車、光伏產品、鋰電池“新三樣”為例,2022年“新三樣”出口合計增長88.4%,2023年進一步增長了27.6%,出口規模已突破萬億元人民幣。同時,一大批中國外貿企業注重提升自主研發能力,推進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正在形成中國制造業的創新優勢。
李興乾認為,結合一季度的出口表現,可以看到有三個領域創新活力充沛,有持續增長的潛力。
一是成套設備出口基礎雄厚。中國的汽車、裝備制造行業凝聚了長產業鏈、全產業鏈的創新成果,如果把其中一些零部件、功能系統單獨拿出來,都是創意十足、科技感十足。“例如汽車中的車載語音系統,現在正向AI領1對1教學域高速邁進;工廠、倉儲物流中常用的叉車也逐步實現電動化、無人化。”李興乾說。
二是智能產品出口需求增加。中國出口產品正在向“專精特新”發展,深耕細分領域。以智能機器人為例,掃地機器人、泳池清潔機器人、自動割草機器人、高空幕墻清潔機器人等都深受海外消費者喜愛。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2017年至2022年,中國機器人安裝量年均增速達13%。海關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工業機器人出口增速達86.4%。
三是低碳節能環保產品深受歡迎。更加節能的空氣源熱泵設備,相比傳統的電加熱或者燃煤鍋爐節能達75%,在歐洲市場熱銷。可以無水印染的紡織新面料,能使印染環節更節水節能,而且沒有污水排放,深受消費者認可。
拓展新領域,外貿新動能加速蓄勢聚力
日前,在江蘇南京祿口機場國際貨運中心出口貨物裝卸區,一批批來自各大頭部電商平臺的貨物正在通關。“與去年一季度相比,紐約、達卡直飛航線的開通使得跨境電商的平臺和種類更加豐富,海關便捷的通關保障也有效幫助我們控制了成本。”港中旅華貿國際物流南京分公司跨境電商業務負責人朱禮強說。
目前,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已開通國際全貨機貨運航線6條,其中3條洲際航線主要搭載跨境電商貨物,包括小家電、日用品、服裝、玩具、裝飾品等。今年一季度,南京祿口機場海關監管跨境電商出口貨物6837噸,同比增長4.22倍。
自2014年以來,跨境電商已連續11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也成為拉動外貿增長的新動能。一季度,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9.6%,其中,跨境電小樹屋商海外倉出口增長11.8%。新業態、新模式的培育跑出了“加速度”。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呂大良表示,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跨境電商憑借線上交易、非接觸式交貨、交易鏈條短等優勢,助力各國消費者、生產者“買全球、賣全球”,已成為全球時租空間貿易的一股“新勢力”。
全球跨境電商不僅助力我國產品通達全球,也成為境外消費品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渠道。一季度,經初步測算,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5776億元。其中,出口4480億元,進口1296億元。近年來,海關針對跨境電商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持續深化跨境電商綜合改革,不斷提升監管和服務效能,保障進出口商品質量安全和通關便利,積極推進海關與跨境電商平臺的協同共治,有力促進跨境電商健康規范發展。
“下一步,海關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聚焦跨境電商監管中的難點和堵點問題,持續推動制度、管理和服務創新,促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便利國內外消費者和生產時租會議者享受到更多更優質的產品。”呂大良告訴記者。
外貿領域“新”風勁吹,除了不斷快速增長的新業態新模式,還體現在貿易方式的新變化、貿易伙伴的新拓展。
從貿易方式看,我國一般貿易出口占比持續提升,2023年達64.6%,這反映出我國外貿自主發展能力在不斷增強。加工貿易從傳統的加工制造環節正在向設計、維修等高附加值環節延伸,2023年高新技術產品占我國加工貿易總出口的比重提升到53%。
從市場分布看,貿易伙伴更加多元。2023年,新興市場占我國出口比重提升至55.3%。我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貿易往來更密切,今年一季度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出口占比進一步提高到46.7%。從出口商品看,既有與企業生產密切相關的電子信息、儀器儀表、裝備制造等高技術產品,也有滿足民生需要的家電、服裝等消費品。從進口商品看,我國與共建國家積極分享中國大市場的機遇,一季度從共建國家進口的能礦產品以及集成電路、汽車零部件等工業品不斷增長。
抓住新機遇,有信心實現外貿“質升量穩”
對于今年我國外貿面臨的形勢,商務部副部長郭婷婷用三個方面挑戰和三個方面的機遇來概括。
近期世貿組織發布了全球貿易展望和統計報告,將2024年貨物貿易量增速調低到2.6%,比去年10月的預測值低了0.7個百分點。外需增長預期放緩的同時,地緣沖突風險增多,貿易保護主義勢頭上升。
從機遇來看,簡要概括為三個方面,或者說“三好”:一是國內經濟回升向好,基礎不斷夯實。外貿的表現和國內經濟有著很強的關聯性。一季度,國民經濟增長5.3%,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這為鞏固外貿基本盤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企業預期持續向好,信心不斷增強。3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50.8%,重回擴張區間。最近對廣交會2萬多家參展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在手訂單增長或者持平的企業占比達到81.5%,比上屆提高16.8個百分點,企業對訂單的情況相對樂觀,開拓國際市場也更加踴躍。
三是重點行業企穩向好,動力不斷增強。電子信息行業經過長達兩年的下行周期,主力產品貿易在逐步復蘇,一季度,我國集成電路出口增長24.2%,進口增長14.3%,電腦及零部件出口增長8.6%,展現出相關產業較強的配套和集成的能力。
據呂大良介紹,今年一季度,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延續良好態勢,實現了兩位數增長,發展貢獻越來越大。從經營主體數量上看,每10家有進出口記錄的外貿企業,差不多有9家是民營企業。從增速看,民營企業的出口、進口增速分別快于整體4.8個、7.8個百分點,進出口規模占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提升至54.3%,穩外貿主體地位持續鞏固。
民營企業創新實力越來越強。民營企業是引領創新創造的生力軍,已經成為我國高技術產品最大的進出口主體,一季度進出口高技術產品增長16.2%,高于同類產品整體增速12.2個百分點,為外貿領域新質生產力的加快孕育、積厚成勢作出重要貢獻。
民營企業貿易伙伴越來越多元。民營企業在開拓市場方面敢拼敢闖,把生意做到了五洲四海、全球各地。一季度,民營企業在傳統和新興市場都有不錯的表現,對歐盟、美國、日本進出口分別增長1.8%、9%、6.7%,對東盟、拉美、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10.9%、20.2%、12.8%。
“總的來看,民營企業在外貿領域勢頭正好、前景可期。”呂大良表示,下一步,海關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全面助力民營經濟發展壯大,主要是圍繞市場準入、要素獲取、公平執法、權益保護等方面送政策、解難題,不斷激發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外貿企業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完成今年外貿‘質升量穩’的工作目標,為推動經濟持續回升、長期向好作出貢獻。”郭婷婷強調,商務部正在會同各地方、各部門,抓緊研究和陸續推出一系列具有針對性、務實管用的穩外貿支持舉措,幫助外貿企業增強動力、開拓市場。 (記者 張翼)